奥马哈随记:巴菲特把“知行合一”做成“行为艺术”



作者:泊通投资创始人 卢洋

来源:新浪财经


大概很多人和我一样,先知道巴菲特而后再知道奥马哈;如果不是巴菲特,估计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来奥马哈,也包括美国人。


视频:巴菲特步伐稳健去吃牛排 拍摄/泊通创始人卢洋


就像我在巴菲特家院子外面偶遇的那位老人,在1988年就买了18000股伯克希尔的B股,他却和我一样也是第一次来奥马哈,作为医生工作一直太忙没能如愿,这次来还是女儿的精心安排——作为生日礼物,还给自己当司机一路陪伴。


我能体会到他那份愿望终于达成的喜悦,尤其是作为一份礼物呈现——泊通投资去年参加了“东方证券杯”私募梦想创业营,竟如此幸运入围并获得一份特别的奖励:一次有意义的奥马哈之旅。


晚上十点在奥马哈机场降落的时候,在空中俯瞰这个城市,竟有些恍惚:我竟真的来到这个地方,如果不是新浪财经的推动,真的不知道何时可以成行。


等托运行李的时候发现奥马哈机场竟被新浪财经包场:“中国排名第一财经平台”,霸气!


1、如何看待财富?


第二天当地时间5点钟,天还没亮,我与新浪财经北美记者一起去“扫”场——抓采伯克希尔哈撒韦的A股股东。


原以为自己够早,到了才发现外面已经排起长队,有点惊到


很佩服新浪财经的外采记者,眼光独到,竟然通过嘉宾的穿着就基本上判断出是否是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目前一股超过30万美元,真正持有人并不多,不排除现场有很多人来看热闹。


采访问题较为随机,比如您从哪里来?职业是什么?您大约什么时候买的?而答案惊人的一致,基本都是90年代,持有都超过20年以上,盈利基本100倍以上。


仔细想来,这些人都属于old money。他们身上有共同的气质,比如很乐观、友善、爱笑、很有亲和力、说话声音柔和、西装配格子衬衫、年纪都在60岁以上、财务基本自由但生活却很简朴,买入前后人生轨迹并没有太大变化。


我相信巴菲特给他们的最大影响并不是钱的增值,而是他们对钱的态度:“我不觉得很多富人因为有了很多钱就开心。开心和财富不是成正比的。”。大概很多人会纳闷,为何巴菲特挣那么多钱却不会享受?这其实要看你要的是人生的高度还是舒适度?


以前我经常跟小伙伴们讲,钱是放大器,尤其金融行业离钱最近,人性常一览无遗且更彻底,我们做投资的,不能紧盯着可能产生的收益,会让你思考的结论有偏见,要时刻提醒自己“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这几年我也时常会问自己为什么要创业?刚开始创业一是为了自由,二是为了赚钱。但到后来,我开始想知道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到极限的边界、人生的上限在哪里?去知道我之所以为人,而不是上帝把我变成一只猫、一只狗的意义?世界上总有1%的人清楚的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想知道自己的上限在哪儿,然后去不断追求。


2、没觉得是陌生人


我们来的早,所以可以找到距离讲台还比较近的位置。头半个小时是播放了巴菲特旗下公司的宣传广告,整体上都是幽默感或者艺术感很强的风格,然后巴菲特和芒格就出场了,开始汇报过去一个财年的情况,没有任何花哨的铺垫,聊投资就像唠家常。


我之前设想了见到两位老爷子到画面,但真的见到了是很开心但谈不上激动或兴奋,大概看过太多巴菲特的资料,没觉得是陌生人。


有几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大家看到巴菲特和芒格随意的小玩笑就会爆发欢呼和掌声,比如芒格全程“吃播”,零食就没停过,巴菲特看到了就问他:“真的那么好吃吗?”大家就笑得很开心。


在回答对继承人的考虑时,“我们也考虑把他们(Greg、Ajit)带到台上,4个人坐在这里接受提问。这个形式还没完全确定下来,因为我怕我和查理在他们俩面前太寒酸,这两个人长得实在太好看了。”本只是一个简单的幽默却引发积极的回应。


大家的笑点如此一致和不约而同的实时反馈,这也是在家看直播和在现场体验感受上很大的不同。


3、深究投资标的社会责任

将大大提高选对长期牛股的概率


提问环节巴菲特精彩并详细解答的好问题有三个类型:第一、监督巴菲特旗下公司的企业责任的;第二、针对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的子公司提出深入具体经营层面的问题,一看就是跟踪非常深的投资者,这类问题多给Greg和Ajit及Todd和Ted来回答;第三,讨论投资背后的人格人性的。


相比美国投资者,中国投资者更关心如何发展更好,投资机会在哪里;而前者更关注企业责任,比如有一个投资者建议说如果把铁路问题改一下,会不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可能还很少中国投资者会从企业责任角度去评估一个企业的价值。过往可能更关注一家公司赚钱有多容易来分析一个公司的投资价值,事实上很多时候通过财务报表读出来的高毛利、高现金流、低负债率等壁垒,并不足以让一个公司拥有长期的护城河。一个公司想长期赚到容易的钱,往往是承担了巨大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所以我们在评估一个企业护城河的时候,如果能关注到它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可能会大大提高我们选对一个长期牛股的概率。这也是为什么巴菲特会选中盖可保险、富国银行、喜诗糖果、可口可乐等大牛股,却错过万宝路烟草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军火公司等标的的原因。


恰好就在今年4月28日泊通投资人沟通会上我也重点提及社会责任问题——2017年泊通投资人沟通会上我从量子力学的科学性角度,在对财务报表等维度“测不准”的情况下如何做投资?2018年从哲学性角度,如何评价一个公司的商誉和无形资产?2019年从伦理学的角度,探究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什么?这也对应到判断一个事情该不该做的三个评价维度:能不能做、能做多大、能做多久。


同时巴菲特还认为社会责任是股东层面应重点考虑的问题而非管理层。另外一位美国投资者问巴菲特会不会用ESG(环境影响、社会责任和公司管理)体系来考核旗下公司的管理团队,巴菲特说不会,他说他相信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会做正确的事。


也就是说这件事要不要做,或者是否符合ESG评价体系的要求,是股东大会层面决定的事,管理层在执行过程中应该是根据自己的经验,高效率执行,这才是对职业经理人的要求。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在股东层面,通过思考企业承担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来判断这个投资要不要做的信心。


4、巴菲特前半生如何发现好商业模式

下半生思考如何找到好团队


第三类问题其实是第二类问题的延展,一个中国孩子和一个美国孩子分别问到人性的问题。回答中国孩子问题的时候,巴菲特说随着年纪的增长,确实能看懂一些人性,知道市场或者别人在思考什么,这是对投资有益的。我在想看透人性也是巴菲特可以打造一个高效、内心彼此认同、使命驱动的团队的基础吧。


巴菲特其实是一个思想家,他更善于发现一个商业模式好的本质。但是巴菲特说过自己并不善于管理一个公司。所以他在50岁以后,更多的是不断的挖掘职业经理人团队,空降到自己收购的公司去提升公司治理能力,让人和事做最佳匹配。也就是说巴菲特前半生一直在提高对商业模式的理解里,主要是集中保险行业和公用事业、食品消费等现金奶牛行业,下半辈子他一直在思考怎样找到并管理好一群优秀的人,并且让大家在一起融洽工作,相互放大彼此优势,谁也离不开谁。


所以现在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更像是一个有共同管理会计价值观念的职业经理人团队。我在4月28日泊通投资者年会上,提到明年我也许会讲的主题是,世界只有一个规律就是熵增加,平均数是对我们所有人都有效的引力,那我们泊通如何打造一个永远不满足、不将就,永远要对抗引力的团队。所以对于我个人接下来一方面精力要放在泊通投研能力和产品的提升上,另一方面要侧重如何激发团队每一个人成为更好的自己。


伯克希尔·哈撒韦、宜家、优衣库等公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模型,特征就是高度依赖人才聚集形成的合力,但不过度依赖其中的某个人。就像我今年的年会上说,如果说过去5年大家认为泊通卢洋做得不错是我的荣幸,未来五年我最大的荣幸是大家觉得泊通做得真好,是因为泊通的团队真好,泊通里面有很多人的水平都在卢洋之上。


美国小孩的问题更有意思,他说他家里每天都放巴菲特股东大会的片子,他的爸爸和叔叔是巴菲特的粉丝,给他最大的触动是巴菲特说的延迟满足的问题,他觉得很难。巴菲特和芒格都重点回答了这个问题,都介绍了个人经验,他们认为延迟满足是非常重要的个人核心竞争力。其实巴菲特生活像闹钟一样准时,每天的生活都是波澜不惊,享受在看似不变的生活中思考不一样的事。什么是延迟满足呢,用儒家的话讲,就是“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修养方法。


这也引发我对“中国的优势究竟在哪里”的思考:一个是中国人习惯延迟满足。比如一串葡萄里面有好有不好的,从科学角度讲,应该先吃好的,因为先吃好的,会在葡萄坏掉之前吃到尽可能多的好葡萄。但是我问过身边很多人,都会先吃坏的。因为先吃坏的,你接下来再吃葡萄会比之前一颗好;先吃好的,你拥有一个好的回忆,先吃坏的,你拥有一个好的期待


。中国人真的在延迟满足这件事上比外国人做得好,明知道自己的存款可能会被通货膨胀稀释,会被国家拿去低息使用,我们还是会做大量的存款。我们总是担心明天过的没有今天好,导致我们国家非常高的储蓄率,可以对抗我们国家不断高企的负债率。这是其他国家没有的优势。


在之后中美投资人交流酒会上我发言中提到了,中国人另一个优势是人口结构。目前我们大型企业的管理层是70后为主,近年来创业成功的团队的管理层是80后,未来大量的新兴行业的创业公司是90后主导。我们的70后和美国70后受教育程度差距是巨大的,而80后还略有差距已经缩小了很多,90后基本上已经没有在教育程度上和美国有差距。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受教育程度拉平以后,会越来越显示出中国人勤奋、聪明、延迟满足的优势。


5、创业初期还需要以套利策略为主

坚持性价比投资


还有一个单独的问题让我觉得非常有启发性,有个来自旧金山的投资者,问巴菲特说我已经读了你很多的资料,我相信我已经具备了一些投资方面的理念和技能,那我想要做客户资产管理的话,还需要哪些能力,希望巴菲特提点一下。


巴菲特回忆自己刚从纽约回来成立合伙企业:“如果有任何的一些机会,我担心的不是我自己表现的行为,而是我合作伙伴的行为。”就像我对2018年,感觉最难的不是投资 而是投资者的信心是否和自己一样。


谈到如何开始做自己的基金,巴菲特再次强调利益一致和世界观一致,先用亲戚朋友的钱建立起自己的信用和投资记录,而不是先考虑融资:“你不用拿全世界所有人的钱”。


“你管理别人钱的前提是你自己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投资理念和方法,最重要的是他们和你的有一样的心态,否则他们对你会砸石头的。”还要让他们明白:“也许我的业绩记录不是最好的,但一段时间之内我可以证明你对我的信心是没有让你失望的。”


作为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巴菲特和客户的沟通是及其充分和透明的。这也是泊通认为很重要的地方,我们不仅建立了10余个微信群,与1000余个直销客户有直接坦诚沟通,我一直说创业5年来收获最大不是个人财富增值,而是来自团队和客户的信任,而客户的信任不仅看过往的业绩,也不仅是对业绩报酬提取采取“单笔投资年化收益差额”方式,更多的是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不断沟通和阐述泊通一以贯之的投资理念,去年12月底群里也有人表达了担心,我开了一次电话会议,理解了的投资者有追加申购,收到今年一季度市场的正反馈,当然这是极个别投资者。保持与投资人的充分沟通和自身透明是泊通未来要持续做的。


随后还有一位投资者提问如果只有100万美元如何做投资,巴菲特认为如果目标人群是保守的,他建议在AUM很小的时候总是可以找到市场不有效的机会和其他类型的套利机会,他也坦承管理规模与收益会有一定冲突。


我曾经犹豫摇摆是否要做纯价值投资者,比如找到真正优秀的公司然后拿着不做任何交易?也许这种方法并不适合此时的泊通,泊通还比较弱小、外界环境也较为苛刻,恐怕还是要通过套利做出超额收益,要对标巴菲特在三十多岁时,还在建立自身口碑的阶段是如何做的?恐怕年化收益20%还不够还需要更高,除此之外做一些让净值平滑的操作,泊通目前就是70%的仓位给到价值投资策略,30%的仓位给到量化择时策略,坚持“基于深度价值挖掘的性价比投资”,不断提升投资者体验。


巴菲特还提到“更重要的是要把利益和客户绑定在一起”,他说他的身家都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票上。其实这个问题会让很多人汗颜,没有一家基金公司不说自客户利益优先,但真的这么去做了么?


6、巴菲特把“知行合一”做成“行为艺术”


如果你问我这次奥马哈之行最大的体会和震撼是什么?我觉得是巴菲特把知行合一做成了行为艺术,并深深刻入伯克希尔股东文化、团队价值观中。


实话说之前很难想像,那么多人会因为一个人的一成不变、缺乏弹性而去欣赏他甚至成为一种信仰。芒格这次也自嘲“我们在全世界来讲是最不具弹性的人。”


如果把巴菲特理念简化为一句话:以“复利思维”为出发点的工作和生活模式。


这体现这最看重企业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的投资方法上;这体现在日复一日都自己开车上班路上买汉堡、住了60年房子,最普通不过的办公楼等等简朴生活方式上;


巴菲特每天上班的地方:Kiewit大楼


这体现在他说把投资人利益放在首位,早期推报酬提取的6%业绩基准,现在则把全部身家都放在伯克希尔上;


这体现在他重视投资人沟通,打造公开、透明的股东文化,别小看这个,实话说真的自己来做企业的时候才明白很多事非常复杂,真的做到这样真的不易;


还体现在不断挖掘发现那些有复利理念、懂得延迟享受的管理层,打理旗下这些公司,让管理更高效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复利不仅体现在投资上,还有知识;最深刻的体现还是在时间价值上,而两位耄耋老人一位89岁一位95岁,在如此高龄还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成为最有说服力的论据。


巴菲特用投资理念指导自己的生活,也深刻影响伯克希尔股东的人生观。我在想,他们是不是每做一件事前,都会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巴菲特会怎么决定?久而久之他们的为人处事就越来越像巴菲特了。


有人开玩笑说,巴菲特说的都是正确的废话。但很多人只记住了是废话,忘记了他的正确。数学,就是要证明客观环境都变了,空间里还有一些不变的规律,这就是定理。而巴菲特就是这样,不被金钱改变、不被时代改变、不被诱惑改变的定理,把常识演化为信仰,成为伯克希尔股东、巴菲特迷们的人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行为逻辑。


经历2018年极端市场行情,我考虑最多的是市场为什么需要泊通?有这么多做价值投资的,为什么选我们?我们有没有一点东西是别人家不可替代的?大家好像只是觉得我们赚钱能力很强,却从来不觉得我们有多令人尊敬?


我思考的结果是我要做一家基金公司而非追求基金产品,前者对时间负责后者对收益负责,如果对时间负责必须要做到知行合一,在投资上如此,在管理上如此,在为人处事更是如此,在不同场景下都是同一标准,对别人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对自己必须看到、知道、就要努力做到。


7、投资人的底色还是乐观更好但要保持客观


另外,本次旅程还回答了我一个问题。我之前总是问自己,做投资的人底色是悲观一些好,还是乐观一些好?悲观可以更好的控制风险,乐观可以更好的发现机会。


而巴菲特是一个偏乐观的人,看问题是开放的,比如他总是说欢迎竞争,竞争可以让社会进步,他还说未来十年新技术下会有很多变化,变化中投资机会会变多,对伯克希尔哈撒韦来说未来十年比过去十年要好。


而巴菲特怎么解决风控的问题呢,两个字:客观。如果自己犯错了,坚决认错,不恋战,他总是坦然承认自己不够好,不怕被打脸。他说他碰到过几个公司,短期基本面有问题,之前没想到,公司管理层来找他,给出了未来的计划,希望他追加投资,他都是坚决认错,止损。这意味着自己对一家公司的好坏评判与你是否持仓是没有关系,你要在他变坏的时候你要有感觉,你不能找借口维护他,要一直跟踪有没有打破你给他定义的核心能力圈。


所以,无论是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者,还是投资人,我都应该学习巴菲特乐观面对未来,也客观面对自己的能力。


格上财富学院 投资干货

格上财富: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